十八尖山下即昔日稱枕頭山腳,一部份就是現今新竹公園的範圍。時空倒轉,西元1895年已末割台,日軍接收台灣,於6月22日沿鐵道南下(清領時鐵道從基隆-新竹已築成)至新竹火車站(現玻璃博物館),登上枕頭山丘偵察竹塹城情形,並架上大砲開始攻擊,後在此建攻佔竹塹紀念碑(現革命烈士張玉寬碑),碑前有石馬,石獅各一對(現在孔廟旁公園內),另於山丘上建近衛師團於新竹時陣亡將士忠魂碑(後改鄒洪上將紀念碑)。 經過1905年市區改正計劃,老城區居住環境差(北門、西門),於是往東區東門外發展,形成日人之「高級區」,有廳舍,小學校(東門國小),有樂館(影像博物館)……等,日本亦選擇往東南區,具天然景致、清幽環境居住與休閒。西元1916年規劃數個公園休憩區,其中東南區公二公園就是新竹公園,後有池塘(麗池)、運動場(1916)、游泳池(1926)、測候所(1938,後氣象局),轉播站(1941,後的中廣)、自治會館(為迎接1923昭和太子來台所建,現玻璃工藝館),湖畔料亭(昔日本達官貴人交際應酬之高級酒店)、兒童遊樂場(1935年所建,現動物園)……等建設陸續完成。民國45年孔廟亦遷建於此。 如今新竹乃科學城,文明、繁忙,何不再次造訪依然美麗、藝術、綠意盎然,且能發思古之悠情,愐懷歷史過往之十八尖山下「新竹公園」,相信您往後會有不一樣的體驗。
|
- Mar 21 Wed 2007 10:02
十八尖山下另一章~知性的新竹公園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