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築特色
用地面積 2.67 公頃,總建築面積 17,057 平方公尺,
建築物運用客家土樓的建築型式,將圍壟屋、圓樓、合院、
庭院等傳統空間形式與秩序加以轉化,使其具有傳統地域色彩,
再融合西方西式建築及舞台設計技術,是一座具有文化性、休閒性、
典藏性、資訊性等多元化功能的文化局。
▼演藝廳
那天正好有屏風表演班的"半里長城",所以有很多看表演的觀眾,
平常好像沒那麼多人!
有 1057 個座位,供大型表演及典禮使用,
以舞台表演為主要設計的重點,利用圓弧型的安排將觀眾拉近表演者。
超大舞台 (16M 寬 15.3M 深加上 3.1M 深的台唇 ) 及
大型的昇降舞臺的設計,
配合表演需要舞台型式可為鏡框式或開放式舞台。
並有雙側側舞台的設計,
以適應多功能需求及表演空間之靈活運用和布景道具的備放準備。
▼美術館
本館的建築特色在於以不同層次形狀之屋面改變
一般RC建築的呆滯規則外型,塑造出優美的天空線,
入口區設計為閩南風味的曲折,迴廊及庭院景觀,
與展示館本身之功能相互搭配,可兼做戶外展示區 ,
全棟結構採用剪力牆設計,因此內部空間看不到一根柱子,
展覽空 間更能自由發揮。
展覽室共有七間,位於一樓及地下室,為滿足展覽項目的多變繁雜,
由不同面積、形式及採光方式組合,有完全採人工照明、
自然照 明與人工照明相互配合之展覽空間,
可作為繪晝、書法、國畫、攝影 、雕塑、陶藝、
文物及科技產品的全方位展覽場所。
二樓有三間研習室及一間文藝之家,供從事藝術、
民俗技藝的教 導推廣,讓藝術欣賞者能實地的從事創作活動,
文藝之家則做為藝文 人士聚會交流之場所。
空間配置上另外騰出一個戶外開放空間與
一樓 之庭院相互搭配做為研習休息談心場所。三樓為大型會議廳。
▼圖書館
前身為日治時代新竹州圖書館、新竹縣立圖書館,
民國八十五年隨新竹縣立文化中心落成啟用而遷移至現址。
整體建築包含圖書館主要閱覽區、自修室與鄉土資料室,
形塑出傳統聚落建築之型態,並以潛園、寶庫、穀倉的意象,
展現靜態、人性尺度、多角落之空間設計。
圖書館主要閱覽區館舍為一地上三層、地下一層之獨立建築,
總樓地板面積約為 4372 平方公尺,館內局部區域採天光設計,
可解決內部深處的採光,並行成空氣對流,有利書籍典藏及讀者閱覽,
空間規劃上設置有書庫、期刊區、兒童室、視聽區、參考區、
資訊檢索區、辦公室等,現有館藏約十四萬冊,並以「建築藝術」 、
「客家」相關資料及本縣地方文獻為典藏特色。
鄉土資料室,為客家圓樓造型,現為本縣史料館籌備處所使用,
蒐藏本縣珍貴史料、客家文獻及本縣作家之著作等。
▼八卦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