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黃期璟 資深幼教老師

4歲的強強第一次上幼稚園,很勇敢地跟大家一起睡午覺……兩小時之後,老師打開電燈、播放音樂、輕柔地說:「小朋友,起床囉!摺棉被、準備上課唷!」強強揉揉眼睛、半夢半醒的說:「老師早安!我媽媽呢?」

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,「時間」是非常抽象的概念,建構這種概念並不容易。但孩子得慢慢從時間概念懂得妥善分配時間,爸媽可慢慢教導孩子認識時間、學習掌握自己的時間,完成應該做的事情,並學會為自己負責。

首先,爸媽需要先了解孩子的認知發展歷程與特徵,再利用一些小技巧,就可以幫助寶寶建立時間的概念喔!

認知漸內化 發展邏輯觀

「認知發展」是指個體自出生後建構知識的歷程,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改變。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,會不斷地認識新事物、面對衝突的情境、調適自己、內化吸收、適應環境,進而發展邏輯、抽象思考與表現的能力。

皮亞傑幼兒認知發展理論指出,0~2歲的幼兒,是靠身體動作,並由動作獲得感覺,以認識周圍的事物。2~7歲屬於「前運思期」,漸漸了解語言的功能,同時開始運用語言、文字、圖形等抽象的符號去從事思考活動,比較能夠理解「現在」或短暫的過去、未來的意義(例如:剛才、等一下下)。7~11歲的孩子才能開始發展較為完整的過去、現在、未來的概念,並以具體事情做為展開邏輯推理能力的基礎。

學齡前已經可以開始漸進式地建立基本的時間概念,但是一定要從具體的、可觸碰的方向著手,由具體的物品學習抽象的概念,是孩子最能接受與吸收的方式,下列方式給家長們作為參考。

4 Tips 教寶寶認識時間

Tips 1---真實呈現時間的痕跡
可先從一天的上午、下午、晚上開始,看早上的陽光、晚上的黑夜,從視覺感受先建立基礎的概念;之後再進入「時、分、秒」。

玩具時鐘可讓孩子清晰地看到時鐘上的時針、分針、秒針,並讓他們隨意調整時間。跟孩子互動時,除了讓孩子看到刻度、用手轉動指針,再搭配故事或生活經驗,讓孩子易於聯想與理解。例如:告訴孩子幾點鐘家人在做什麼?天黑了嗎?起床了嗎?這樣有助於加深孩子對時間的印象。

Tips 2---認識年、月、日
接下來,再跟孩子講講有關四季變化,讓認識時間的內容延伸,同時更具體化。家長可以拿著月曆,和孩子一起數數看:一個星期有幾天?一個月有幾個星期?一年有幾個月?引領孩子思考,一起自行找出答案。

還可以利用故事書或觀察自然變化,教導孩子如何分辨四季,例如:從動物冬眠的故事可以知道有的動物需要冬眠,當牠們再次出來覓食,就代表春天已來臨;或是以種植物記錄孩子的身高,讓孩子體驗時間的流動。

Tips 3---珍惜利用時間
當孩子明白了時間的概念與計算方式,爸媽最希望孩子能進一步學會珍惜時間、利用時間。此時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、建立家裡的「小小時間表」,讓孩子把應該完成或想做的事情畫下來,爸媽寫上時間,例如共同計畫週末假日的活動,之後確實執行。

藉此可以培養孩子計畫與執行的能力,進而掌握時間、建立責任感。從小養成有規律的生活,即使日後沒有父母在旁指點,也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時間,在適當時候做適當的事,以及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,學習負責任。

Tips 4---保留一點點彈性
在上述的過程中,切記不要過於嚴格,留一點彈性,避免讓孩子在學習規律的過程中,感受到過多的壓力,而產生排斥或沮喪的感覺。

也要讓孩子知道:如果無法完成,原因何在?可以補救的方法有哪些?是因為不專心吃飯、延長用餐時間而錯過卡通節目?還是玩過頭沒寫完功課?一起找出原因後,尋找解決方法、共同問題,學習檢討與改善,也是重要的學習課題。

(更多精采文章請見學前教育雜誌8月號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智慧城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